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
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,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在原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”基础上改版升级而来,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。
3月29日,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。
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介绍,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,教育部在原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”基础上改版升级了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”,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,并于3月28日正式上线。“为更好满足广大用户需要,我们还开发了手机APP,也将于近日启动应用。”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发布会获悉,平台试运行以来日均浏览量不断攀升。3月1日-25日,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.2亿,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,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,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。
19个版本近2万节课时资源已上线
3月28日,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。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。怀进鹏表示,平台的上线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,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
怀进鹏指出,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,将进一步缩小“数字鸿沟”,有助于教育部门深刻思考新形势下“教育何为”的问题,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,有助于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,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。
针对平台资源建设情况,吕玉刚介绍,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板块基础上,新增了课后服务、教师研修、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经验等4个板块,共有36个二级栏目。
据悉,平台现有资源总量已经达到28052条,新增资源17300条,增加了1.6倍,其中,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了19个版本、452册教材的19508节课时资源;还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数字科技馆、国家公共文化云、人民日报少年网、数字敦煌、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,资源更加丰富。
在平台运行应用方面,吕玉刚表示,平台日均浏览量近期不断攀升。3月1日-25日,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.2亿,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,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,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;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,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了平台的资源。
平台在应对疫情方面也发挥效果。吕玉刚介绍,3月14日以来,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,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这个平台保障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“我们对过去这一个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,平台日均浏览量由3月份前两周的1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619万以上,增加了2.6倍,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、吉林、福建、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.5倍,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‘停课不停学’。”吕玉刚说。
服务支撑新学期学校“双减”工作
吕玉刚表示,这次改版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赶在3月1日上线试运行,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支撑新学期的学校“双减”工作。为此本次改版升级工作聚焦在如何着力丰富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上。
围绕提高作业设计水平,平台在课程教学资源当中提供了学习任务单和优质的课后作业,供学生练习、巩固、提高。
在教师研修资源中,专门提供了分学科的优质作业设计指南,同时提供了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作业设计、专家辅导报告,供学校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学习参考。
围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,这次改版专门增加了课后服务板块,提供了科普教育、体育锻炼、文化艺术、经典阅读、研学实践、影视教育六个栏目的精品资源。
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方面,平台在过去仅有国家统编版和人教版资源的基础上,这次上线了19个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,下一步还将上线其他所有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,涉及67个出版社,更好服务使用不同教材版本地区的广大师生。
“升级后的平台,还得到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广泛应用,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、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,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,缩小地区间、城乡间、学校间的教育差距。”吕玉刚说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页后发现,除了课程教学、课后服务、教师研修等板块外,在首页还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咨询电话和二维码,每天8点至24点提供免费服务,旨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。
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3月28日正式上线。平台一期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。
其中,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在原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”基础上改版升级而来,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3月2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平台试运行以来,资源得到广泛应用,普遍反映平台使用便捷、响应速度快、丝滑无卡顿,平台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数据显示,3月1日-25日,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.2亿,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,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,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;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,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了平台的资源。
3月14日以来,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,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这个平台保障“停课不停学”。教育部对过去这一个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,平台日均浏览量由3月份前两周的'1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619万以上,增加了2.6倍,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、吉林、福建、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.5倍,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吕玉刚透露,教育部对去年7月“双减”文件印发和平台改版升级这两个节点前后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,去年7月中央“双减”文件发布后,平台浏览量、访问人次均呈现高位激增态势。
截至今年2月底,原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”日均浏览量达到2104万,比“双减”文件发布前的日均浏览量增加17倍。今年3月1日,平台升级改版试运行后,日均浏览量进一步增加,比“双减”前增加了24倍。
此外,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,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“双师课堂”,开足开齐国家课程,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。3月1日以来,广西的浏览量超过5000万,陕西、甘肃浏览量超过2100万,内蒙古、云南的浏览量超过1000万,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改版前的3倍。
吕玉刚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做好平台的建设工作,为广大中小学校、师生、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。一是持续丰富平台资源,完善资源建设机制,不断汇聚各类优质资源。
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,逐步实现对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、过程性数据收集分析、个性化资源推送等等。三是大力推动平台应用,进一步强化应用部署和培训,健全应用激励机制,抓好试点应用,推广一批典型经验,推动资源常态化应用。
3月29日,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。教育部新闻办主任、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,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一个综合集成的总平台,一期项目包括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,还有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这四个子平台。以后分期分批,还会逐步增加。
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3月1日试运行以来应用的有关情况。
他提到,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,教育部在原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”基础上改版升级了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”,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,并于昨天正式上线。为更好满足广大用户需要,教育部还开发了手机APP,也将于近日启动应用。
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现有资源总量28052条,新增资源17300条
吕玉刚指出,平台资源建设坚持“需求牵引、应用为王、服务至上”,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、教师、家长等不同群体实际需要,服务学生自主学习,服务教师改进教学,服务农村提高质量,服务家校协同育人,服务“双减”和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版块的基础上,新增加了课后服务、教师研修、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经验等四个版块,共有36个二级栏目。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条,新增资源17300条,增加1.6倍,其中,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了19个版本、452册教材的19508课时资源。
平台还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数字科技馆、国家公共文化云、人民日报少年网、数字敦煌、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。
同时,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,专门开设了党历史学习、爱国主义、品德教育、科普教育、生态文明、体育锻炼、文化艺术、劳动教育等栏目;着力支撑“双减”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,专门开设了作业命题、课后服务、学科研修、“双减”经验和防疫知识、生命与安全、心理健康等版块栏目,还专门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。
着力实现课上课下、校内校外全过程育人,既有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全部课程学习资源,又有丰富的课后活动、研学实践、影视教育、经典阅读、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。
其中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依托教育水平高的地区、办学水平高的学校、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制作水平高的团队开发建设,每节课都经过教学设计、备课研究、课件创作、反复打磨等环节;其他资源坚持广泛遴选、好中选优、应连尽链,确保资源精品化、专业化、体系化。
据介绍,资源来源坚持集成共建。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单位、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的大力支持。
文旅部、国家体育总局、中国科协、中国文联、人民日报社、新华社等部门单位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各类优质资源;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省市提供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;67家出版单位提供了2004册电子版教材。
文档为doc格式